无论经济文化还是政治,现阶段的大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强国,故而此时的对外交涉也跟后世的援建、一带一路截然不同,大部分国家,尤其是周边小国,基本都是来打秋风的。
此现状由来已久,导致上到文武百官,下到坊间百姓,对外时都有种本能地俯视:一群穷亲戚罢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前番天元帝不过在朝上漏了点口风,一干儒生就如惊弓之鸟,因为此时除了大禄朝,周边国家真就穷!穷且落后,且动荡。
便如紧随暹罗入京的高丽,过去百十年间一直处于动乱之中,先是反复内斗篡权,后有数次契丹来犯,难为他们还能苟延残喘。
不过这也直接孕育了高丽的墙头草属性:契丹来犯,先打,打不过就干脆自认藩国,休养生息。看实在忍不下去了,就转头再找个爹认,比如说邻近的强国大禄。
民间往来不提,上回高丽官方来使还是七年前,领头的使者倒是没换,乃是上任高丽王的亲弟弟,如今的高丽王叔兼佐政大臣王芝,同行的除现任高丽王的一位王子外,也不乏王公贵族后裔,可见此番诚意。
说起王芝这个名字,倒还有些来历。
七年前高丽来朝时,风头最盛的朝臣就是傅芝,年轻、漂亮、有才学,且不说真心还是作态,疯狂痴迷中原文化的“王芝”瞬间折服,隔天就给自己改名了。
据说傅芝知道后很是不痛快,相当膈应。
奈何人家理由很充分,“芝”字又非他个人专属,只好捏鼻子认了。
然后……这次还是他接待。
董春提议的。
天元帝虽勤政,终究精力有限,许多事都是内阁先拟章程上报,天元帝看了,觉得没问题,就批红。
考虑到这次来的外国使团数量和规模空前,单靠现有的礼部、鸿胪寺接待班子恐不够使,内阁就临时从其他几个衙门和国子监的翻译科调了一批人手过来,傅芝便在其中。
在一干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朝臣中,傅芝年青漂亮,且又声名在外,个人更精通契丹语和高丽语两门外语,也跟着做过类似接待的活儿,就很拿得出手。
故而董春一提,天元帝就准了。
如今傅芝临时升官,手底下管着一批国子监翻译科的学生,专门负责外国使团抵京后的初次对接和两边传话。
对这样的安排,尤其得知是董春安排的之后,傅芝的心情不可谓不复杂,还特意悄悄去找了师父柳文韬,惟恐董春藏着什么阴招儿。
柳文韬倒是颇有些感慨,“旁的也就罢了,论及用人,我确实不及董阁老多些……”
说是董春为了回报自己当初促成秦放鹤的六元之名也好,说是真正贯彻了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仇”也罢,只要是这个人适合这个位置,除非血海深仇,董春还真就敢用,不避讳。
今年的使团来访,意义非同寻常,自然也容易立功,换做旁人,眼见人手不足,早巴不得提拔自家人了。没见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少地瓜就连首辅卢芳枝卢阁老,也趁着儿子入京述职的机会,给他扒拉了个缺么!
傅芝听罢,久久不语,然后就专心致志干活去了。
见他亲自过来,一脸络腮胡的王芝高兴得什么似的,上来就要拉他的手,操着熟练地大禄官话倾诉多年来的思念之情。
“圣人云,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小王不见大人已七载有余,便是隔了数十个春秋,每每思念至极,深夜醒来,常发现眼泪打湿了枕头……今日有幸再见大人,发现您仍如芝兰玉树般出色,便是叫小王即刻去死,也没有遗憾了!”
傅芝:“……”
好恶心啊!
饶是提前有了心理准备,可当对方那双手握上来的瞬间,仍难挡心理排斥。
后面跟着的几个翻译科学生听得目瞪口呆。
高丽人的厚脸皮真是名不虚传,这厮好歹也是一国皇叔,如此肉麻的话,还真就脸不红气不喘,当众说了?!
傅芝不动声色抽回手,维持着得体的外交微笑,简单慰问了使者团内几位重要成员,听说有人病了,立刻叫了太医来把脉,又代表天元帝表示欢迎,让他们好吃好喝,不必拘束。
“贵使多年不来,或许不清楚,如今的大禄也不比七年前,城中新建房舍自不必说,便是街市格局也有不同,贵使若要出门逛时,只管告知驿馆,他们会派出翻译人员随行的。”……
“贵使多年不来,或许不清楚,如今的大禄也不比七年前,城中新建房舍自不必说,便是街市格局也有不同,贵使若要出门逛时,只管告知驿馆,他们会派出翻译人员随行的。”
说这些话的时候,傅芝是真心骄傲。
这就是他的国家,如此兴盛。
高丽仰慕中原文化,凡贵族皆要学汉字、讲官话,所以使团中的大半成员都用不着翻译,自己就能听懂看懂。
但恰恰因为如此,天元帝反而不放心,唯恐有间谍混入其中,傅芝揣度意思,特意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少地瓜贺礼么,左不过就是那点东西。小小高丽,地狭民贫,勉强算得上好货的,也就是点儿高丽参了。
再有多的,就是特产的高丽纸,因结实耐用,光洁如玉,颇受欢迎。
可类似品相的,大禄也不是没有……
至于旁的,多少也会有点布匹器皿之类,可大禄朝本就善于此道,如何能看得上眼?
转头就散给别的小国了。
办完了正事,王芝又掏出另一本礼单,十分谄媚道:“这是小王单独送给大人您的。”
傅芝出身不错,哪里在乎这点零七碎八的,当场回绝。
奈何王芝十分恳切,口口声声什么仰慕大人您,还想着来日讨教学问等等,闹得傅芝烦不胜烦,只好接了。
王芝又很期待地问,什么时候能觐见皇帝陛下。
这事儿谁说得准?
你们素日那么许多幺蛾子,保不齐头一批来,末一批见呢!
傅芝就含糊道:“陛下自有安排,请使团安心等待,若闷了,自有认陪同使者去城中赏景。”
且等着吧!
听了这话,王芝心里就有些打鼓。
怎么听这个意思,皇帝陛下对他们不大热情呢?
不该啊!
他看傅芝,傅芝就只是微笑,什么情绪都看不出来。
王芝眼珠一转,侧身指着后面几个十来二十岁的年轻人介绍起来,“这是我国王子殿下,这是犬子……他们都如我王一般,十分钦慕中原文化,之前听说贵国出了一位空前绝后的六元,也是欢喜,不知此番能否得见呢?”
中原文明由来已久,多有外国人慕名前来,有幸运的,能得到恩准,进入太学学习,如今渐渐成了旧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少地瓜话说到这个份儿上,王芝和高丽王子也只好照做。
双方又闲话一番,傅芝便借口告辞了。
一出门,他就随手将王芝给的东西丢给同行的翻译员们。
“你们分了吧。”
接待工作别的不说,油水一定够多,各级官员私下收点都是不成文的规矩了,连天元帝都睁只眼闭只眼,故而那几个在校生欢天喜地地谢过,也不含糊,当场你一个我一个地瓜分干净。
也是几样高丽参、高丽纸之类的,另有几套高丽本土产的瓷器和几十匹布。
有翻译官看了就笑,“这高丽人真是有趣,穷且爱面子,一个瓷瓶罢了,看着老长……”
什么武王围猎百官恭贺大吉大利正红釉下彩双耳美人瓶的,拿来一看,就是个掐腰瓶子嘛!
莫说同大禄官窑瓷器相提并论,便是好些的民窑货都比不得。
傅芝一走,高丽王子王焕就忍不住问王芝道:“这位傅大人瞧着颇为高傲,您当着他的面提及六元公,是否会令他不快呢?”
自来文人相轻,互看不服,想那傅芝也是正经三鼎甲出身,如今又正值壮年,怎么可能喜欢有人抢风头?若与六元公不是一派,那话不是惹祸么?
若回头他故意使绊子,又该如何是好?
王焕一说,使团其他成员也忧心忡忡起来。
谁知王芝却捻须而笑,十分胜券在握模样,“若果然不快,那倒是好了。”
高丽那般小国,不也是斗得你死我活?他就不信,大禄朝泱泱大国,内部真就铁板一块!
连中六元乃亘古未闻的大大吉兆,只要自己表示钦慕,皇帝陛下固然欢喜,至于其他朝臣爱不爱听,与他高丽何干?
若傅芝果然心胸狭隘,就此内斗起来,自然最好不过!
傅芝和那位六元公,貌似就是大禄皇帝陛下先后宠信的人物,无论日后,高丽都要想法子争取一个。……
傅芝和那位六元公,貌似就是大禄皇帝陛下先后宠信的人物,无论日后,高丽都要想法子争取一个。
他们太需要朝中有人帮着说话了。
王焕似懂非懂,“可是您说上次来时,大禄皇帝陛下很快就接见了使团,此番我瞧着,怎么有些不对呢?”
提及此事,王芝也觉得有些不对劲,但又本能地不想深究,故而略一沉吟便道:“这也不奇怪,来年正月乃是大禄皇帝陛下五十整寿,许多国家都来朝贺,听说大禄朝现有的官员都不够用了……况且此时正是他们国家的地方官进京述职的时节,说不得要等一等。”
王焕听罢,恍然大悟,又对王芝行礼,钦佩道:“原来如此,到底是您懂得多。”
来之前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