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信封里的星光
八月末的晨光带着些微凉意,透过纱窗落在晓雨的书桌上。她刚把文学社纪念册摊开,指尖还停在去年投稿的稿件复印件上,就听见楼下快递员的喊声:“林晓雨,市一中录取通知书!”
晓雨几乎是蹦着下楼的,指尖捏着牛皮纸信封的边角,触感挺括。信封上印着烫金的“市第一中学”校徽,展开时飘出一张粉色的樱花书签——和她送给苏晴的那张款式一样,只是背面多了行小字:“欢迎加入文学社,九月樱花见。”她立刻拍了张照片发进初中同学群,指尖还在发颤,连带着桌上的柠檬气泡水都晃出了细泡。
消息刚发出去,苏晴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。屏幕里的她举着淡蓝色信封,信封右上角印着“启明中学理科实验班”的字样,帆布包上的小老虎布偶晃来晃去:“晓雨!我收到啦!你看,里面还有理科笔记的预习大纲,跟我妈说的一样,真的有补差课程表!”她把镜头转向书桌,樱花书签就压在课程表上,花瓣边缘被阳光照得透亮,“我昨天还跟我妈说,等开学了就把启明的香樟拍给你,现在更期待了!”
晓雨笑着把市一中的书签凑到镜头前:“你看,学校还送了这个,跟我们的约定一模一样!对了,你收到的时候有没有跟阿姨说?”
“说了!我妈煮了糖水蛋,说‘以后要跟晓雨互相加油’。”苏晴的声音里带着笑,镜头晃了晃,能看见她书桌上放着的冰粉碗——还是上次聚会带的那种,碗底还留着花生碎的痕迹。
正聊着,群里突然炸开了锅。王浩发了段小视频,他举着橙红色信封,背景是小区的篮球场,声音洪亮:“兄弟们!我被区三中录取啦!体育特长生!以后你们来打球,我包场!”视频里还能看见他手里的糖葫芦,糖衣沾了点信封的油墨,却笑得一脸灿烂——像极了初三运动会赢了100米时的模样。
文艺委员紧接着发了张照片,信封上印着“市二中”,旁边放着本吉他谱,谱子翻开在《起风了》那页:“终于不用背单词背到头疼啦!二中的音乐社招新,我已经准备好报名了!”下面还附了条消息:“周末去夜市庆祝吧?我请大家吃烤冷面,双蛋双肠的!”
“算我一个!”“我带冰粉!”“我去买糖葫芦!”群里的消息一条接一条,晓雨看着屏幕,突然想起聚会那天苏晴说的“换种方式实现约定”——原来真的像她说的那样,即使信封上的学校名字不同,那些一起期待未来的心意,从来都没变过。
下午的时候,晓雨把市一中的预习资料整理好,装在一个印着樱花的信封里,又放了张自己画的香樟叶小卡片——她想着苏晴喜欢收集这些小物件,说不定能放进笔记本里。刚出门,就看见苏晴站在楼下,手里也拿着个淡蓝色信封,里面是启明的理科笔记,封面上画着小小的樱花:“我跟我妈说去给你送笔记,她特意让我带了刚做的冰粉,放了好多葡萄干。”
两人坐在小区的长椅上,拆开对方送的信封,阳光落在笔记上,字迹里满是细碎的期待。晓雨翻到苏晴的笔记,在“函数重点”那页,苏晴写了行小字:“等周末夜市,教你用理科思维解语文阅读题!”;苏晴看着晓雨的资料,在“文学社投稿技巧”旁边,晓雨画了个小老虎,旁边写着:“下次投稿,写我们的故事吧。”
“对了,王浩说周末要在夜市给我们表演骑自行车,说摔了三次学会的,一定要让我们看‘胜利的姿势’。”苏晴突然说,眼里闪着光。
“那我要把吉他谱带上,让文艺委员弹《起风了》,我们可以一起唱。”晓雨笑着点头,手里的录取通知书被风吹得轻轻晃,信封上的校徽在阳光下,像撒了把小小的星光。
她知道,这些印着不同学校名字的信封,不是分别的信号,而是他们一起走向未来的约定——就像夜市的烟火气总会飘得很远,他们的友谊,也会跟着这些星光,一直亮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