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致命渗透

首页
日/夜
全屏
字体:
A+
A
A-
第十三章 夜色下的温馨(1 / 1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夜色深沉,城市的霓虹在细雨中晕染开来。车子驶离市中心医院,汇入夜晚不急不缓的车流。

白天那场惊心动魄的审讯带来的压迫感、傍晚陆谦余突发疾病的紧张感、与刘疆谈话带来的沉重感,似乎都被车窗外潮湿温吞的空气冲淡了许多。

肖晋将手机导航切换到女儿胡茵苗课外班的地址,踩下油门。

“妈!”

刚拉开车门,背着沉沉书包的胡茵苗就一头扎了进来,带着室外的凉气和一丝委屈。

“饿死了!我爸临时放我鸽子,太可气了!”

她一边抱怨,一边麻利地系好安全带,从书包侧袋摸出一包小饼干,咔哧咔哧咬起来。

肖晋看了一眼后视镜中女儿元气满满的脸颊,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悄然松动。

“没事,妈带你去吃。想吃什么?”她问道。

胡茵苗扒着车窗努力向外看,眼巴巴地搜寻。

“这个点了……啊!那儿!麦当劳!就那儿还亮着灯呢!”

她兴奋地一指前方路口那熟悉的金色拱门。

车子在快餐店门前的停车位停稳。

推开玻璃门,一股混杂着油炸食物香气、咖啡甜腻和淡淡消毒水气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。

明亮的灯光有些晃眼,舒缓却略嫌单调的背景音乐流淌着。

此时饭点已过,店里冷清了许多,只有店员在柜台后不紧不慢地忙碌着。

快餐特有的“快餐感”——便捷,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廉价感弥漫在空气中。

肖晋很少踏足快餐店,她甚至有些记不清上一次是什么时候。

但看着女儿像小鹿一样兴冲冲奔向点餐区的背影,想起案情终于撕开突破口的进展,那份属于母亲的、难得的轻松感压过了一切。她快步跟了上去。

“想吃什么?你点吧。”

肖晋说着,目光落在女儿仰头研究着的花花绿绿的菜单上。

胡茵苗眼睛一亮,试探地问:“妈,要不你也点一份?陪我?”

她指着一个“1+1随心配”套餐,狡黠地眨眨眼,“试试看嘛,就一次!”

肖晋看着女儿恳求的小眼神,心一软,算了,破个例。

“好,”她点点头,带着一丝自己都察觉不到的豪气,“我也来一份,跟你一样的。”

“哇!真的?”

胡茵苗惊喜地叫出声,眼睛弯成了月牙,“妈!你是要跟我一起吃垃圾食品了吗?”

肖晋被她孩子气的反应逗笑了,难得地调侃了一句:“偶尔‘腐败’一下,也算体验生活。”

看着女儿还在那里看手机,肖晋忍不住提醒道:“苗苗,你怎么还不赶紧找店员点餐呢?”

“妈,你这流程也太落伍啦!”

胡茵苗将手机屏幕给肖晋看,“看到没?早就点好了!就等取餐号!咱们找个位置坐吧!”

肖晋看着女儿熟练操作手机的样子,哑然失笑,自嘲地摇摇头。

时代的车轮,在点餐这件小事上都不经意地碾过她,无声地提醒着代沟。

“是是是,你妈老了,跟不上形势了。”她语气带着宠溺的无奈。

两人找了个靠窗稍安静些的卡座。

很快,茵苗用托盘端来了两份一模一样的“1+1”——厚实的双层吉士汉堡配冰爽可乐,此外还加了一份堆得高高的麦乐鸡块配金黄脆薯。

油炸食物的香气浓郁而熟悉,带着某种令人本能舒适的罪恶诱惑力。

胡茵苗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汉堡,满足地咀嚼着。

肖晋也拿起一块热腾腾的麦乐鸡,轻轻蘸了点甜酸酱送入口中。

久违的、混合着油脂和香料的复合味道在舌尖绽开,简单的快乐确实有效缓解了疲劳。

看着女儿大快朵颐,腮帮子鼓鼓的可爱模样,肖晋心里泛着暖意。

窗外的细雨在玻璃上流下一道道水渍,窗内明亮的空间里,这片刻的烟火气格外珍贵。

“茵苗,”肖晋拿起一根薯条,随意问到,“你之前说在考虑出国留学的学校和专业方向,有更明确的想法了吗?”

她看着女儿,目光里满满的关切。

胡茵苗不仅聪慧勤奋,也颇有自己的想法,一直是她的骄傲。

胡茵苗咽下嘴里的汉堡,放下包装纸,小脸上难得浮现出认真的纠结:

“唉……太难选了!我现在是纠结在医学和计算机之间,两个方向感觉都很好……”

她托着下巴,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光芒。

“学医可以救死扶伤,超酷的!但我喜欢数学,动手能力还行,又想学计算机……”

她声音轻快起来,“就像我爸一样,在实验室里指挥代码大军,做一流的软件和模型。”

胡茵苗顿了顿,想起什么似的,看着肖晋,带着点调皮的好奇:

“妈,对了,你怎么不问问我,要不要学你的专业——保密管理学?”

肖晋微微一怔,随即被女儿的好奇心引燃了谈兴。

她放下薯条,擦了下手指,眼神一下子变得沉静专注起来。那是谈到专业领域时自然流露的神采:

“保密?这门学问里的门道,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它绝非简单的‘闭口不言’四个字能概括。”

胡茵苗立刻被吸引了,专注地看着妈妈。

“公元前五世纪,斯巴达人就用密码棒加密情报了。”

肖晋用手指蘸着可乐水渍,在桌面上画了道螺旋线,“把羊皮纸缠在特定粗细的木棍上写字,展开后就变成乱码。”

“就像汉堡,”肖晋突然指了指餐盘,“表面看就是两片面包夹块肉,其实从麦粒品种到油炸温度,每个环节都有精确参数。”

她顿了顿,“而泄密往往就出在最不起眼的环节——比如包装纸上的油渍可能暴露生产时间。”

“知道‘保密学’的基础支撑是什么吗?”

肖晋看着女儿的眼睛越睁越大,继续道,她拿起汉堡包装纸上那层薄薄的反光锡箔纸,指着上面模糊倒映出的人影。

“看,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‘扰乱’。现代保密的理论基石之一,是香农信息论关于熵值的计算,理解并控制信息在特定信道内流动的秩序和不确定性,是核心目标之一。”

“简单说,”肖晋看到女儿有些困惑的眼神,立刻调整了方向,拿起一根薯条在番茄酱碟边划下清晰的酱汁轨迹,“如果我们把国家秘密看作是一条确定的、有价值的信息流,它的敌人是什么?”

她又在轨迹旁边随意滴了几滴不规则的红色酱点,“是噪声!是试图截获、解读、干扰、破坏这条干净轨迹的一切力量。”

“保密工作要做的,就是设计最复杂、最精妙的‘迷宫’和‘过滤器’——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度设计、物理防护和密码系统——把这股信息流的路径扭曲、打碎,将它的核心淹没在海量的、无意义的甚至虚假的‘噪声’里。

“让敌人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无穷岔路、真假难辨的庞杂谜团,在信息熵的海洋里耗尽资源和时间,也难以触及核心。”

“这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:信息论、密码学、概率统计、逻辑学、法学、管理科学,甚至心理学和社会工程学。”

肖晋眼神灼灼,这一刻褪去了平时的清冷,闪烁着理性的光芒。

“要理解攻击者可能的思维模式,预测他们的行为逻辑。可以说,高水平的保密管理,是一场在看不见的战场上进行的最顶级、最精密的智力和规则博弈。”

胡茵苗听得嘴唇微张,连刚拿起的鸡块都忘了吃。

“哇……我一直以为保密就是签个字锁柜子……原来这么深奥!背后有这么多学问啊!”

她由衷地感叹,眼睛亮晶晶的,“感觉像……守护看不见的宝藏?”

肖晋被女儿的比喻逗笑了,“可以这么说。守护的,是国之重器,更是无数人安宁生活的根基。”

她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,心底有作为母亲的骄傲,更有属于她那份沉甸甸事业的使命感传递出的欣慰。

母女俩之间的气氛温馨融洽。一边的可乐饮料杯壁凝结着水珠,空气中食物的香气氤氲不散。

胡茵苗又拿起一块鸡块,正要放进嘴里时,忽然凑近肖晋,脸上浮现一层神秘兮兮的表情,压低声音说:

“妈,告诉你一个秘密,我觉得我爸……真的在恋爱!”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