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国小鲜(科举)

首页
日/夜
全屏
字体:
A+
A
A-
第 64 章 南下(四)(1 / 1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汪淙的热情超乎秦放鹤想象,来之前他甚至都想好了,万一对方是董苍那一款的该如何是好。

如今看来,都用不上了。

得知秦放鹤还有一位朋友同来时,汪淙立刻露出一副“你看你,见外了不是”的表情来,“那位兄台一路奔波,却怎好叫他在我老家落单!快快快,快叫人请了来!”

盛情难却,当天晚上,三人就凑了一桌。

府学距离汪淙外祖家更近些,附近便有姜夫人的嫁妆,乃是一所清净别院。每月府学放假时,汪淙便回去住,这回秦放鹤等人来,他便盛情相邀。

“这里就是家,岂有师兄弟来了,还叫你们外头住的道理?没得叫人看了笑话。”

齐振业生平最喜率真之人,眼见汪淙虽骨骼纤细,长得白白净净小姑娘似的,但性情实在对他脾胃,几天下来,也跟着称兄道弟起来。

私下里他还跟秦放鹤自我检讨,“昔日我只觉得南北有别,南人多矫揉造作,又爱斤斤计较,故而不喜。可如今见了世面,先有康宏等人,又有汪淙,待人至真至诚,竟是我夜郎自大坐井观天,短见了。”

秦放鹤大笑,“能说出这话来,你也算悟了。”

可不就是这个理儿?往小了说,一家人里还有坏心眼儿的,往大了说,外国人也有好心的,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。

君不见,昔日县学时周围皆是同乡,论理儿正该亲厚,可那郭腾不还是想杀死秦放鹤?

这都是人性。

各地府州县学,其实管理相当松散,只要能够保证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,先生们并不会阻拦学生在外游学、文会。

汪淙在府学待了三年有余,数得上的同学们,基本上都较量过不知多少回,他又不是个爱远行的,如今秦放鹤来,当即麻溜儿向书院请假,拉上三五好友,日日文会。

连中四元的名头很能唬人,又是这样的年纪,倒也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,成为一时盛况。

秦放鹤打起精神应对,遇到合适的机会,也鼓励齐振业下场。

反正在场的大多是秀才,也没什么谁瞧不上谁。

齐振业别的好处没有,就一个听劝,脸皮也厚,说让上就上,输了也不害臊,下回还来。

原本大家还私下腹诽,也不知章县走了什么运,原本文风平平,竟意外出了秦放鹤这么个名副其实的四元,可下头的,实在不能看。

就这位齐兄的文采,若祖籍江南,怕是这会儿还是个童生呢!

可眼见他情绪平稳,屡战屡败,又屡败屡战,端的是个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且“知耻而后勇”,颇有些“朝闻道夕死可矣”的意思,渐渐地,竟也生出几分敬意,开始指点起来。

齐振业也知机会难得,不用秦放鹤催便如获至宝地吸收起来,不过短短半月便受益匪浅,学业上大有长进。

这日众人又聚在一处做流觞曲水,忽有人擎着墨迹未干的抄榜跑进来,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气喘吁吁地喊:“会(touwz)?(net),会试榜单来了!”

大禄朝会试于每年二月初九、十二、十五日举行?[(touwz.net)]?『来[头。文字小说]。看最新章节。完整章节』(touwz)?(net),三月上旬放榜,这会儿刚快马加鞭四百里加急传到江南。

众人一听,呼啦啦围过去看。

又以秦放鹤为贵客,请他代读。

秦放鹤第一眼便看到赵沛的名字,果然是会试第一,倒也不算意外。

再往下看,孔姿清竟是会试第四名,不觉微微蹙眉。

第二名和第三名他曾见过,甚至曾文辩过,平心而论,单论文采见识,与孔姿清只在伯仲,为何选了他们居上?

只怕这个名次,孔姿清本人都想不到。

别人倒还罢了,汪淙却已提前从秦放鹤口中得知孔姿清与他们私交甚笃,见状便低声安慰道:“只是会试,这排名倒也做不得数。”

四月还有殿试,皇帝亲自出题监考,许多人心性不坚,临场畏惧,又或仪态仪容入不得圣眼,排名大动者不在少数。……

四月还有殿试,皇帝亲自出题监考,许多人心性不坚,临场畏惧,又或仪态仪容入不得圣眼,排名大动者不在少数。

秦放鹤嗯了声,倒也没说什么。

断了连中六元之路倒还罢了,毕竟孔姿清对此早有准备,也不算意外。

况且他的品貌才学摆在那儿,又有那样的出身,进一名退一名的,对来日发展影响不大。

但会试第四名……确实有些低了。

齐振业也啧啧出声,小声嘀咕,“第四名,咋听着这么不吉利……”

一甲可只有三个呢。

秦放鹤又细看名单,发现排名靠前的,大多家世不显,莫非是因这几年朝堂变幻,皇帝有意再行打压世家,提拔寒门与之对抗?

这么想的话,倒是说得通了。

不过秦放鹤也不敢掉以轻心,毕竟朝堂风云变幻,纵然此刻推测成

(touwz)?(net)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试卷,或许水土不服,当日病了……都有可能。

秦放鹤也是这么想的,倒是替杜文彬惋惜。

不过转念一想,万一他真的状态不好,勉强应试,擦边弄个同进士出身,岂不窝囊死?

还不如再等三年,按照他的才学,只要正常发挥,起码一个二甲进士是稳稳的。

同进士,进士,一字之差,未来发展前途天差地别。

“同”,等同,意思就是你们过了会试,虽然不够二甲水平,但皇帝可怜你们辛苦,就勉强叫你们约等于进士,享受同样待遇吧。

同进士不入翰林院,只能从地方基层干起,而且只能等别的前辈、一甲、二甲进士们挑完了,再从剩下的里面扒拉。起点低,升职艰难,除非真的才干突出,或是有什么特殊机遇,不然基本就要老死地方了。

就好比专科,想往上走,先要想办法升本,结果好不容易升上去后才发现,人家最看重的还是第一学历……

会试榜单的发布,在杭州文人圈儿引发极大轰动,众人一时间竟顾不上相互论战,开始讨论起上榜众人的文章来。

秦放鹤和齐振业也都开始盼殿试成绩,紧张程度一点儿不比考生本人差。

转眼来到四月,眼见殿试进行中,不曾想,黄榜之前,竟先来了举国震动的朝廷邸报:

首辅高大人被弹劾在任期间以权谋私,纵容其子、门生,并老家族人狼狈为奸,染指盐务、侵噬国库,尤其其子所到之处,各地官员纷纷上供,又广受美女美男,简直就是土皇帝。

其族人大肆兼并土地、茶园,横行乡里,当地人只知“天高”,竟不知另有“皇地厚”。

又有南直隶按察使朱元拿住其两名党羽,在其家中搜出来路不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常简单粗暴,但行之有效,竟在几年之内瞒天过海:

世人常见的弄权盐务,多在盐引、售价和等级上作假,所以后续相对来说比较好查。

但高衙内不同,他直接派人杀到地方盐矿上,谎报矿井数量和产量!

就好比原本这一代每年可产盐十万斤,但负责这一项目的盐官虚报产量,对上面直说有八万斤,那么剩下的两万斤,从理论上来讲,打从一开始就不存在!

不存在!

只要这一步瞒住了,后面什么放盐引、定品级、搞售价,所有流程全部合理合法,甚至比历代盐官做得都要规范,堪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!

任谁来看了,都瞧不出破绽。

因为那些程序,它们还真就一点儿破绽没有,全部合法!

而那多出来的两万斤,全都放给私盐贩子,或是干脆伪装成别的货品走海运出口,大禄国内都没有把柄。赚的钱高衙内六,余下的各级关节和商人分四成。

不用纳税,这些人简直赚疯了。

最初户部统计收上来的税款时,虽有所察觉,但最初数目并不算大,结合下面报上来的天气等原因减产,也能混过去。

可是白来的银子太招人喜欢,那位高衙内做了几年之后,眼见一切顺利,胆子越来越大,以至于惊动皇帝。

然隔行如隔山,头几年朝廷派下来的钦差根本就不懂采盐,光知道后面的皮毛,就任他们查去吧,连根毛都查不出来!……

然隔行如隔山,头几年朝廷派下来的钦差根本就不懂采盐,光知道后面的皮毛,就任他们查去吧,连根毛都查不出来!

这还只是开始!

高阁老在京中的家里,祖籍所在的老家,他们父子的族人,都还未曾查抄……

这么抓下去,又不知要扯出多少人来。

铁证如山,高阁老当日就交了辞呈,但皇帝按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