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国小鲜(科举)

首页
日/夜
全屏
字体:
A+
A
A-
第 51 章 文辩(1 / 1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
二年不见,要说的太多,秦放鹤等三人果然一夜未眠,直聊到天色微明、睡眼沉涩才在暖阁内横七竖八躺着胡乱迷糊一阵。

卯时的梆子一响,二人陆续醒来,接二连二打哈欠。

仗着年轻,倒也不觉得有什么,外头有人送进来热水,二人都洗了。

怕肌肤皴裂,还额外涂抹加了各色香料的羊油,十分滋润。

早有桂生亲自回去取了替换,孔姿清又换上干净衣裳,连同配套的发冠、腰带、荷包也一并换过,坐下用早饭。

桌上摆着一罐金灿灿的小米粥,里头还加了补气血的山药丁和枸杞、红枣碎,微甜,黏稠,很香。

又有一大叠肉沫芝麻胡饼、一小筐灌汤肉馒头,另有一碗什锦烩菌子、一盅高汤里煮出来的软糯笋干,一碟片好的盐水鸭脯,一盘北方冬日分外珍贵的碧油油洞子货炒青菜,几样腌姜、拌豆腐、葫芦丝等小菜。

十来二十来岁的青少年们胃口惊人,轻而易举将餐桌扫空,甚至后期又续了一回热腾腾的肉馒头,这才饱了。

用完了饭,外头齐家的下人送进来书信,说是汪府给小秦相公的。

见那人肩上、头上都零星落了雪片,秦放鹤顺势往外看了眼,果然空中已然纷纷扬扬洒起碎琼,衬着院中几株苍翠青松,越发好看。

秦放鹤打开书信一看,是汪扶风亲自回的,说这两日不得空,未必在家,叫他二日后辰时再去。

又问他路上如何,可曾遇到麻烦,这几日住在友人家是否方便等等,事无巨细,俱都问过。还特意声明,上门时带着脑子和嘴就行,不必在意繁文缛节,去挑选什么礼物。

两页信纸之间,还夹着一张面额不小的银票。

师徒之情,就是这么简单直接又火热。

秦放鹤就笑了,现场回信,保证会按时到,又问过对方身体。

他看信写信时,齐振业和孔姿清就在旁边大眼瞪小眼,时不时往那边扫一扫。

见秦放鹤眉宇舒展,便知这场师徒缘分虽来得突然,但师徒双方对彼此大约都还满意。

这已很难得。

待书信写完,让秦山亲自送去时,外头雪势越发大了。

齐振业和秦放鹤都是第一次进京,多少有些兴奋,左右行李自有下头的人安置,也不用他们守着,孔姿清便提议带他们去见见赵沛。

“不曾提前知会,会不会太过失礼?”秦放鹤问道。

孔姿清笑道:“他这几日一直在醉仙楼与人赛诗,来者不拒,去找的何止你我?”

进京才几个月,赵沛就凭借出众的灵气和天赋而声名大噪,引来各方关注,有善意的,也有恶意的。

二人收拾妥当,果然往醉仙楼而去。

临近年关,城内各处人潮汹涌,坐车还不如走着快,他们就都换了防滑防湿的冬靴,擎着油纸伞,不紧不慢往醉仙楼方向而去。

昨日匆忙入城,未来得及细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看,此时出门,秦放鹤就发现都城跟下头诸多府州县的最大不同:文化相关产业极多,在沿街各色店铺中占的比重惊人。

仅以他们方才走过的街道为例,两个路口间的短短数百米,竟就有规模不小的书肆两家、戏院一家,以及专卖各地名品笔墨纸砚并名人字画、古董等物的铺面五家。

甚至每一家的客流量都不小。

秦放鹤随便进去看了一回,发现多有各地考试选本,另有许多私人刊刻印刷的本子等,内容非常丰富,而且更新换代的频率也很高。

想想整个青山镇仅有的一个白家书肆,再看看眼前的无数选项,他不禁叹了口气。

怎么比?

拿什么比?

小地方的读书人想出头,太难了。

“咦,这不是子归兄和有嘉兄?”

秦放鹤正出神,就听斜对过一道熟悉的嗓音响起,转身一瞧,正是之前曾在红叶寺见过的康宏和杜文彬几人。

齐振业对康宏的印象也不错。

当日红叶寺一别之后,他们又先后遇到过几波举人,其中相当一部分一听说他只是秀才身份,就恨不得当场往脸上大写一个蔑视。

但康宏没有。

哪怕他心里不是这么想的,但面儿L上却一直都能做到一视同仁,就很难让人讨厌。

两拨人凑到一处,在书肆门外相互见礼,秦放鹤问他什么时候到的。……

两拨人凑到一处,在书肆门外相互见礼,秦放鹤问他什么时候到的。

康宏笑道:“我们走官道,到底快些,五日前就到了,如今便住在湖广会馆。”

像是湖广、江浙、安徽、山西等地,多出大商人,这些人在外极团结,往往在要塞城市主动出资兴建会馆,平时做本乡商人集会、落脚之所,应考时也接待考生。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性子,生性不爱笑。”

这是实话,孔姿清在面对朋友和陌生人时态度截然不同,完全判若两孔。

众人听了,不管真信假信,都是恍然大悟。

“无疑兄也是来应试的么?”杜文彬很自来熟地问道。

孔姿清是上一届中举,时间充裕,汇成的选本他们也看过,当时便觉文采斐然,读来唇齿留香。

本以为以对方的才学和家世,必然要立刻赴会试的,后来见金榜无名,众人心里还嘀咕来着:落榜了?不应该啊。

若不是,那么便是他未曾赴试,却又对己方不利。

孔姿清嗯了声,然后就没了。

杜文彬都顾不上他的冷淡,微微侧脸跟康宏迅速交换个眼神,都觉得有些不妙。

京城有几家官方印书局,里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举人选本,前几天他们到了之后,也去买来看,然后就陆续发现了秦放鹤的文章。

回想起在红叶寺的经过,当时众人便有些脸红。

乖乖,他们以为人家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没想到……眼瞎的竟是自己!

秦放鹤再厉害,终究这一届不考,暂时跟他们没关系。

但孔姿清考啊!

问:考试之间见到强劲对手作何感想?

答:尴尬,就是非常尴尬。

若孔姿清是那等长袖善舞的,倒也无妨,大家正好交流一番,顺便再商业互吹一回,也能很融洽。

但恰恰他不是。

见气氛些微有点僵硬,秦放鹤立刻另起话题,“不知几位要往哪里去?”

“啊,”康宏迅速回神,笑道,“近来听说有位西南赵兄,赫赫威名如雷贯耳,又在醉仙楼与人打擂,左右无事,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早就用完饭,单靠续茶水赖着不走的客人就被请出来,秦放鹤等人复又进去。

进门之后,众人才明白为何不许随便进,感情里头已经超员了!

非但每桌都挤满了人,甚至连楼梯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,仅在一侧留出可容一人通的小径。

若不加以控制,只怕压塌楼板也未可知。

众人径直往二楼上去,越往上,那声若洪钟便越清晰。

二楼乃是回字形构造,中间可以直望一楼正中戏台,全是包间,包间内外皆有座位,无戏时坐在包间内侃大山,有戏时便可坐在包间外看戏,极其便利。

赵沛就在正南方的那个包间内与人文辩。

文辩便是后世辩论赛的来源,但难度明显不在一个等级上。

从核心来说,辩论赛其实更倾向于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,现实中是否成立并不重要。

文辩则不然,不仅需要强大的逻辑和表达,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还都必须有对应的典籍、典故、史实甚至是圣人言做支撑,莫说赢下来,哪怕只坚持几个回合都很不容易。

来之前,孔姿清未曾描述赵沛的容貌,但秦放鹤和齐振业很快就从现场二人的气势上分辨开来:

左边那个身高一米八五以上,肤色黝黑的壮汉,大约就是了。

哦,是的,转过来后又发现,他还佩刀,那就更错不了了。

也不知他们最初辩的题目是什么,可这会儿L,赵沛强力喷射的乃是诸如“昔日佛祖释迦牟尼肉身成佛……修来世,留得百姓今生饿死么?有甚卵用!”

秦放鹤:“……”

齐振业:“……”

康宏等人:“……”

这才子的做派……多少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少地瓜赵沛和在场众人顺势望过来,一眼看到人群中的孔姿清,当即大嘴一咧,露出两排白森森的牙齿,算作打招呼。

孔姿清笑了下,也不作声,只看他们文辩。

攻守双方先见了礼,赵沛颇有风度,一伸手,“请杜兄出题。”……

攻守双方先见了礼,赵沛颇有风度,一伸手,“请杜兄出题。”

杜文彬却不占这个便宜,拱手道:“赵兄博览群书,思维敏捷,在下佩服,然如此车轮战,我等已然占尽了好处,岂能再抢题?”

先出题的必然偏向自己,此乃人之本性,所以才叫占便宜。

他确实想与对方一教高下,却不屑于在这种地方耍心机。

男子汉大丈夫,岂能胜之不武?

旁观的秦放鹤等人也是暗自点头,这倒是。

赵沛点点头,也不假客气,略想了一回,“既然杜兄是江南来的,巧了,数年前,某也曾南下观潮,途中颇见桑树、织户,又有茶园,更多海外贸易,敢问杜兄,可是要重商抑农?”

现场先是一静,继而迅速滚开激烈的议论声。

谁也没想到赵沛的第一个问题就如此尖锐。

重农抑商乃国策,他却以江南织造和商业繁华来对,无疑将杜文彬架在火上烤。

秦放鹤下意识看向杜文彬,想看他如何应对。

赵沛的问题非常现实,因为商业见效快、收益高,在私人作坊和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大批农户出售田地,改投商业的情况。

且不说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,大规模机械化产业劳作无法实现,劳动力的缺失必然造成粮食减产,危及国本。况且短时间内田地大量抛售,必然会被小部分人低价购入,造成土地兼并。

短时间内看,农户们得到了银子,又有织造的买卖,一箭双雕,但从长期来看,那些顶层大商人必然会组建大型织造作坊,效率更高、产量更大、品质更好,他们甚至可以借助短时间内不计成本压价的方式,进一步挤压个体商户,逼得他们破产。

先前出售农田的农户们便彻底没了生路,只能再去为人效力,被顶层大商人彻底操控。

如此一来,农田、商业,最终还是全都流向同一批人手中。

而赵沛的话里也有陷阱,类似的手法,秦放鹤也曾用在郭腾身上,那就是看似提出问题,实则想引着对手走。

重商抑农,在现在的背景下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指控,若杜文彬沉不住气,急于反驳,那么两人的攻守态势便会立刻反转。

杜文彬却冷笑道:“赵兄此言差矣,以我今时今日所见,北地亦多矿产、林场,又圈养牛马牲畜,难不成那田里便无人耕种了么?”

答得妙,非但没被牵着鼻子走,更顺势进攻。

秦放鹤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